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薛豐
- 2022-11-21
- 來源:共產黨員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原則要求,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一、充分認識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意義
?。ㄒ唬┙ㄔO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有力支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使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經歷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形成優質多樣化的產業供給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高效的產業供給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的發展,要求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起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ǘ┙ㄔO現代化產業體系是贏得大國競爭主動的迫切需要。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大國競爭日趨激烈,地緣政治因素和疫情沖擊正在使全球產業分工加速向區域化、多元化方向調整。產業競爭已成為大國競爭的主戰場,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最關鍵的“勝負手”。我國產業鏈整體上處于中低端,大而不強、寬而不深。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完整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才能把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我國產業體系雖然規模龐大、門類眾多,但仍然存在不少“斷點”和“堵點”。特別是我國產業發展面臨外部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突出問題。只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機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補齊短板弱項,加長長板強項,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才能在大國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ㄈ┙ㄔO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F代化產業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歐美日等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先后歷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功培育本國的現代化產業。而有些國家依靠資源優勢曾短暫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但最終都因沒有現代化產業而“掉隊”,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們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長期致力于推進現代化國家建設,產業現代化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早在1954年,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就提出建設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目標。1964年,我國曾提出,經過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然后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與我國不斷推進產業現代化密不可分。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高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必須緊緊抓住產業現代化這個關鍵,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物質技術基礎。
二、準確把握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原則要求
(一)堅持推進新型工業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總的目標要求。落實這一要求,就要牢牢把實體經濟抓在手里,堅決扭轉“脫實向虛”傾向,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集聚發力,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ǘ﹫猿职l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用規劃引導產業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優勢。要搞好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增強方向感、引導性。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明確發展的優先序,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增強精準性、實效性。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對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競爭;統籌考慮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增強系統觀念,注重各產業、各要素的內在關聯性,協同推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水平。
?。ㄈ﹫猿终_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嚴格公平競爭審查,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持續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及做法,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強化公平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加強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協同,加快構建有利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產業政策體系,完善行業法規和部門規章,完善企業參與產業政策制定渠道,加強政策設計和實施方式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
?。ㄋ模﹫猿制髽I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和重要載體。要激發各類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強化企業的主導地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帶動作用。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使廣大民營企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生力軍。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大力培育對產業生態有主導力的領軍企業和對產業鏈節點有控制力的“單項冠軍”企業。鼓勵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開展多種形式合作,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
(五)堅持把產業發展建立在科技支撐之上。科技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各國產業發展史表明,科技強則企業強,企業強則產業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使產業發展有強大的科技支撐。要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技術攻關,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統、新材料、重大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鼓勵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加快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著眼未來科技競爭前沿,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率先突破,搶占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
三、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ㄒ唬╈柟虄瀯莓a業領先地位。我國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在全球分工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些產業在國際上已經處于領先地位,成為支撐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基石,必須把這個優勢鞏固住、發揮好。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提升基礎產品質量和技術性能。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經濟能夠正常運轉。
?。ǘ┩苿討鹇孕孕屡d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先導性,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引領國家未來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融合化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也是新型工業化的新趨勢。要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推動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集群,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新增長引擎。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加強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積極塑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培育孵化一批未來產業,努力搶占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
?。ㄈ嫿▋炠|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F代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并占較大比重,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要聚焦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發揮科技創新和優質高效服務的關鍵作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咨詢、專利、品牌、物流、法律、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適應居民消費升級需要,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發展,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更好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要深化服務業領域改革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構建協同高效的現代服務業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業質量和效率。
?。ㄋ模┙ㄔO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流通連接生產和消費。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推動產業分工深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范和標準,降低物流成本。要完善與產業布局、消費格局相適應的大宗貨物、集裝箱物流網絡,有序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推動道路貨運高質量發展,加強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大力發展貨物多式聯運。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加強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質量效率。發展現代郵政快遞服務,推進快遞進村入廠,構建國際快件運輸網絡,推動國際寄遞服務便利化。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加快發展物聯網,推進流通體系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培育發展物聯網新興服務業,實現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五)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化是新的時代特征,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要把握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加速推動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促進數據采集、挖掘、清洗、標注、存儲、分析等形成完整供應鏈,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促進信息高效聯通和開發利用。發揮我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金融體系優勢,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嫿ìF代化基礎設施體系?;A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加強先進信息、科技、物流等支撐產業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原則要求,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一、充分認識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意義
(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有力支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使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經歷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形成優質多樣化的產業供給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高效的產業供給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的發展,要求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起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ǘ┙ㄔO現代化產業體系是贏得大國競爭主動的迫切需要。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大國競爭日趨激烈,地緣政治因素和疫情沖擊正在使全球產業分工加速向區域化、多元化方向調整。產業競爭已成為大國競爭的主戰場,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最關鍵的“勝負手”。我國產業鏈整體上處于中低端,大而不強、寬而不深。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完整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才能把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我國產業體系雖然規模龐大、門類眾多,但仍然存在不少“斷點”和“堵點”。特別是我國產業發展面臨外部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突出問題。只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機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補齊短板弱項,加長長板強項,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才能在大國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F代化產業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歐美日等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先后歷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功培育本國的現代化產業。而有些國家依靠資源優勢曾短暫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但最終都因沒有現代化產業而“掉隊”,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們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長期致力于推進現代化國家建設,產業現代化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早在1954年,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就提出建設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目標。1964年,我國曾提出,經過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然后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與我國不斷推進產業現代化密不可分。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高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必須緊緊抓住產業現代化這個關鍵,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物質技術基礎。
二、準確把握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原則要求
?。ㄒ唬﹫猿滞七M新型工業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總的目標要求。落實這一要求,就要牢牢把實體經濟抓在手里,堅決扭轉“脫實向虛”傾向,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集聚發力,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ǘ﹫猿职l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用規劃引導產業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優勢。要搞好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增強方向感、引導性。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明確發展的優先序,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增強精準性、實效性。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對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競爭;統籌考慮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增強系統觀念,注重各產業、各要素的內在關聯性,協同推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水平。
?。ㄈ﹫猿终_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嚴格公平競爭審查,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持續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及做法,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強化公平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加強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協同,加快構建有利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產業政策體系,完善行業法規和部門規章,完善企業參與產業政策制定渠道,加強政策設計和實施方式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
?。ㄋ模﹫猿制髽I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和重要載體。要激發各類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強化企業的主導地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帶動作用。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使廣大民營企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生力軍。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大力培育對產業生態有主導力的領軍企業和對產業鏈節點有控制力的“單項冠軍”企業。鼓勵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開展多種形式合作,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
(五)堅持把產業發展建立在科技支撐之上。科技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各國產業發展史表明,科技強則企業強,企業強則產業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使產業發展有強大的科技支撐。要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技術攻關,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統、新材料、重大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鼓勵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加快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著眼未來科技競爭前沿,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率先突破,搶占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
三、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我國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在全球分工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些產業在國際上已經處于領先地位,成為支撐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基石,必須把這個優勢鞏固住、發揮好。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提升基礎產品質量和技術性能。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經濟能夠正常運轉。
?。ǘ┩苿討鹇孕孕屡d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先導性,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引領國家未來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融合化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也是新型工業化的新趨勢。要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推動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集群,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新增長引擎。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加強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積極塑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培育孵化一批未來產業,努力搶占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
?。ㄈ嫿▋炠|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現代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并占較大比重,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要聚焦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發揮科技創新和優質高效服務的關鍵作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咨詢、專利、品牌、物流、法律、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適應居民消費升級需要,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發展,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更好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要深化服務業領域改革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構建協同高效的現代服務業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業質量和效率。
(四)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流通連接生產和消費。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推動產業分工深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范和標準,降低物流成本。要完善與產業布局、消費格局相適應的大宗貨物、集裝箱物流網絡,有序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推動道路貨運高質量發展,加強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大力發展貨物多式聯運。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加強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質量效率。發展現代郵政快遞服務,推進快遞進村入廠,構建國際快件運輸網絡,推動國際寄遞服務便利化。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加快發展物聯網,推進流通體系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培育發展物聯網新興服務業,實現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ㄎ澹┘涌彀l展數字經濟。數字化是新的時代特征,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要把握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加速推動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促進數據采集、挖掘、清洗、標注、存儲、分析等形成完整供應鏈,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促進信息高效聯通和開發利用。發揮我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金融體系優勢,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嫿ìF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加強先進信息、科技、物流等支撐產業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