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強調積極發展這五大金融領域,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北京國資公司作為全市金融股權投資領域最廣、金融資產規模居前的市管國企,近年來在五大金融領域廣布局、抓創新、強合作、優服務,取得顯著成效,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金融力量。
向“新”而立,以科技金融助力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北京國資公司在創新拓展科技金融服務方面持續發力,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科技企業生根發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基金投資是引導社會資本向實體經濟流動、促進產業資源與優勢資本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北工投資作為北京國資公司的基金管理平臺,承擔著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和京國盛投資基金兩大母基金及其他創投類基金的管理,帶動投資北京科技創新產業的基金總規模近400億元。兩大母基金聚焦首都高科技產業所需,聚力補短板、填空白、強鏈補鏈,發起設立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傳感器與高端儀器基金等多個主題子基金,累計投資高科技項目超過300個,其中百余個企業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地處中關村科技園的有研硅公司在北工投資基金的支持下,突破了半導體硅材料制造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在國內率先實現6英寸、8英寸硅片產業化;位于亦莊開發區的東方晶源微電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解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計算光刻、電子束檢測量測等“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
北科建集團是北京國資公司旗下專注于園區開發和運營管理的集團企業,全國在營10座科創園區,聚集700余家高科技企業。在運營中,北科建集團將金融服務納入園區生態服務體系,發起設立創投基金,為園區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政策宣介、投融資對接等服務。以其成立的科慧創投公司為例,公司積極響應“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要求,深度支持“京彩大創”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形成“賽事調動、成果涌現、以孵帶投、以投促孵、有機聯動”的創新模式,推動優質科技成果和創業企業落地,同時發起設立涵蓋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產業投資基金,以“投招聯動”的模式,賦能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截至今年10月底,科慧創投已投資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獨角獸企業2家。
在地處中關村核心區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基地,集智未來公司作為基地運營方,專門設立北京集智未來科技產業發展基金,串聯起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科技企業等各方力量,通過基金投資推動產學研用鏈條式發展,開展“為企服務”金融專場,組織園區內近百家人工智能企業展示科研技術成果和商業發展計劃,40余家金融服務機構參與項目對接,園區企業近3年直接融資超過150億元、估值超過800億元。
要素交易平臺在助力科技的企業融資和促進科技要素優化配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3年初至今年10月底,北京產權交易所共服務中央和北京市屬國企完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股權融資139項,為企業引入社會資本799億元,同時助力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為央國企打造科技創新“三個高地”、擔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主力軍”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技術交易所發揮自身在專利篩選、分析、評價等方面的專業優勢,聯合銀行、證券、擔保、評估評級等專業機構,成功構建專利二次許可交易結構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現已在深交所獲批兩支儲架專項計劃,累計發行四期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共為55家科技型企業提供11.29億元融資,為科技企業搭建起直接融資的新渠道。
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助力科技企業融資的還有北京再擔保公司。截至10月底,本年已納入再擔保業務范圍的各類科技企業超過2500戶、在保規模超過140億元。近期,他們積極落實北京市關于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工作的安排和要求,聯合多家銀行和擔保機構推動“科技擔保專項計劃”在京落地,通過提供分險支持,降低風險敞口,有力增強了銀行和擔保機構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心和意愿。首批落地科技創新擔保業務超140戶,融資總額超過1.7億元,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及專精特新企業近50戶,融資總額超8000萬元。
逐“綠”而行,以綠色金融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北京國資公司把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作為光榮使命。
北京綠色交易所定位于國家級“雙碳”管理公共平臺和綠色金融基礎設施,承擔著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運營和管理任務,也是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唯一平臺。近年來,北京綠色交易所持續發力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牽頭和參與起草《環境權益融資工具》《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碳金融產品》等行業標準并由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發布;發力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基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開發建設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依托該系統,北京綠色交易所為通州區搭建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組織開展項目入庫審核、評價、投融資對接等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通州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已入庫項目158個,涵蓋可再生能源發電、低碳交通、降低工業過程排放、節能技改和綠色建筑等領域,總投資金額約超過1600億元。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方面,北京綠色交易所與北京銀行合作推出綠色貸款“碳e貸”“無廢貸”產品和“碳惠融”服務。2023年6月,全國首筆“碳e貸”落地,用于支持城市副中心某地源熱泵供熱供冷系統工程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500噸,相當于約850輛燃油車停駛一年的減排量。
北工投資與中央企業合作發起設立兩只綠色主題基金,基金總規模25.82億元,成功投資國氫科技、啟源芯動力、中科富海等多個優質項目。其中,啟源芯動力現已發展成為“綠電交通”領域的獨角獸企業,該企業重點圍繞解決“重載、高頻、高污染”場景的電動化應用需求,將換電重卡應用于電廠、港口、鋼廠、礦區等各類場景,現已在全國布局超800座重卡充換電站,有效構建了低碳、節能、高效的換電網絡。
國資租賃公司持續打造“綠色租賃”品牌,累計服務綠色租賃項目160余個、投放資金近百億元。公司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居民生活垃圾回收處理項目設計5年期1.51億元的設備直租服務,采購了焚燒爐、余熱鍋爐、煙氣凈化系統和脫硝系統等主要設備,避免了承租人一次性大額資金支出,助力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垃圾處理及再利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滿足了副中心906平方公里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公司量身定制聯合承租交易結構,前后4次為中節能運龍公司提供2.2億元資金,用于購置城市副中心9座污水處理廠主要設備,有效盤活其存量資產、降低試運行期間資金壓力,助力城市副中心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該公司還與系統內北京再擔保公司聯合推出“保租通”特色產品,與市區兩級13家擔保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構建綠色租賃生態圈,全力服務綠色中小企業發展。
拓“普”增“惠” 以普惠金融打通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北京國資公司始終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拓展“普”的范圍,增強“惠”的力度,讓社會不同群體平等享受基礎金融服務,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北工投資所屬國融工發運營的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目前已聯通全市17個區、34個委辦局、284家聯網窗口,輻射帶動300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了“政策+資本+服務+載體”四位一體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生態,年均服務中小企業超100萬家次。為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及時掌握應用政府出臺的各類支持政策,平臺歸集國家及北京市政策信息近3萬條,主動推送定制化政策信息近100萬次,實現“企業被動找政策”到“政策主動找企業”的轉變。平臺全力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的普惠化、便利化、精準化水平,推出“北京通企服版”APP,方便企業隨時隨地獲取所需服務;開發“千億暢融”融資服務小程序和“北京市梯度培育電子證書申領”等系統,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和證書申領服務。平臺還精心打造了“創客北京”“益企京彩”等線下品牌活動,通過舉辦雙創賽事激發全市中小微企業創新潛能,組織走進園區、走進龍頭企業等活動加大“送政策、優服務”力度,服務效果得到廣大中小企業一致好評。
作為北京市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平臺和北京市實施公共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重要載體,北京再擔保公司堅守“支農支小”服務定位,分層提高符合政策導向類業務的再擔保分險比例,聯合各方力量優化銀擔分險機制,共同承擔貸款風險,降低擔保機構風險,釋放更多政策性擔保資源擴大放大倍數。自2008年掛牌成立以來,公司累計承保規模超過7000億元,覆蓋中小微企業(農戶)超過21萬戶次,累計為合作擔保機構提供了超17億元的代償補償。公司全面推動銀擔“總對總”批量擔保業務,今年以來,新增銀擔“總對總”批量擔保業務規模62億元,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降低近2個百分點,切實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
國通公司持續強化地方AMC功能,將拓展批量個貸業務作為服務民生的有力舉措,截至目前,累計成功競得個貸資產包13個,收購債權金額達近60億元,個貸資產管理規模達110億元,借款人遍布全國30余個大中小城市、逾23萬戶。同時,公司積極落實中央關于“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的決策部署,在北京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中,通過收購銀行不良債權并與該屬地企業合作的方式,為企業存量項目風險化解提供保交樓資金支持,有效推動了1755戶居民、近24萬平方米安置房的復工復產,妥善解決了困擾當地百姓多年的“急難愁盼”問題。
為老助老 以養老金融助力健康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國資公司統籌旗下金融和產業資源,持續發力醫療健康和養老服務產業。
產權市場上,越來越多健康養老領域的企業尋找戰略資源。2023年初到今年10月底,北京產權交易所共服務央國企完成38筆交易,融資金額超過70億元。北京同仁堂醫養產業投資集團通過增資擴股引入北京同清股權投資合伙企業、蘇州同康醫養產業投資合伙企業等專業資本,既增強了資本實力,優化股權結構,又整合了行業優質資源。華潤醫藥商業集團引入北京人保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7家戰略投資者,成為近三年醫療醫藥行業單筆規模最大的私募融資項目,將助推這一全國醫藥流通頭部企業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完善公司治理、實現業績增長。
在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北科建亦莊科創園聚焦生物藥和化學藥、基因藥研發生產、細胞與基因技術三大行業領域及重點環節,配套發展高端醫療器械與技術檢測服務,構建暢通企業成長鏈條,與國際知名孵化器——英國P4精準醫療加速器共同設立“P4中英精準醫療(北京)創新中心”,連通國際國內金融、研發、人才等資源,著力培育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策源地。北科建集團旗下創投公司管理的北京北科正奇國信醫藥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與北京市生物醫藥大基金、亦莊產投建立合作關系,聯合通過創業投資撬動優質項目落地北京。
“數”以“智”用,以數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北京國資公司積極順應數字經濟時代變革,借助數字技術加快自身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同時依托旗下信息數字產業優勢,助推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
北京再擔保旗下北京信用公司在業內率先推出“再擔保數智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搭建先進的數字化平臺系統,實現了金融服務的全面數字化。平臺不僅為中小微企業構建了申請、提交、評審、簽約的全流程線上化便捷通道,還為合作銀行搭建產品展示、系統直連、業務校驗、獲客推送等服務展示平臺,重構了融資擔保業務模式,極大提高了業務效率,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和獲得感。平臺自2023年9月上線至今,已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近7000筆,擔保業務規模177多億元,為合作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業務超過2萬筆,再擔保業務規模超過432億元。
北京產權交易所開發的“北交互聯”APP,實現所有產權交易項目在線無紙化交易且交易動態的全程可查,打造投資人智能信息服務平臺——“北交匯投”,實現投融雙方的智能匹配和精準推薦,現已覆蓋各類投資人超30萬,服務項目超過2000項,有力提升了交易效能,落地投資金額87億元。
北京登記結算公司在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行業主管部門指導下,立足解決好政府與市場、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問題,探索將數字技術應用到地方金融監管領域,研發推出全景多維式地方金融非現場監管平臺,基本實現了在京地方金融行業現行業務全部接入,監管覆蓋北京地區全部地方交易場所、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商業保理、融資租賃公司。截至目前,平臺已經采集數據超過20億條,累計生成各類監管報告上千份,監管資金超萬億元,實現了高效、全面的行業監管,有效助力防范地方金融風險。
數字認證公司以數字證書、電子簽名、電子簽章等密碼技術為核心引擎,賦能金融行業數字業務安全可信開展、基礎設施安全可靠運行,已保障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中信證券、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200余家金融機構全程在線化、移動化展業,助力保險行業簽出“第一張電子保單”“第一張電子投保單”,每年供應金融行業電子簽名服務次數超過15億次。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近期召開的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北京市集中發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舉措。北京國資公司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有機融合旗下金融服務、科創園區、信息數字等多元產業優勢,乘勢而上、主動作為,持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堅定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更好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