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多奇境。梁家莊村坐落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龍門澗景區南部,這里峽谷壯美、溝麗水秀,讓人流連忘返。走進村口,頗具網紅氣息的民宿映入眼簾。
“李師傅,最近生意咋樣?”“首都疫情得到控制,咱們鄉村旅游也在恢復。”李清懷打開話匣子,說起低收入村的翻天巨變。
山村盼出路:村民如何能致富?
梁家莊村山清水秀,但屬于典型的深山村。曾經,村民們手捧生態“金飯碗”,日子卻“吃不飽”,心里滿是無奈。
李清懷今年68歲,是位從業30多年的老礦工。2011年,鎮上煤礦關停后,老李沒了工作,靠給村里干零活兒掙錢,年收入不到1萬元。
靠山吃山的“舊路子”一去不返,但轉型發展也帶來“陣痛”。煤礦關停后,村民們收入驟降。門頭溝區又是首都生態涵養區,發展養殖業不符合功能定位,僅靠出售村里不到400畝農田生產的杏、核桃等農作物,摘下低收入帽子絕非易事。
“就在兩年前,梁家莊村還是北京知名的低收入村,當時全村292戶中,低收入戶占82戶,低收入人口137人,占全村人口近30%。大家都希望生活能有轉機。”梁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肖海清說。
改變源于北京市國資委系統“一企一村”幫扶機制的火熱開展。負責幫扶梁家莊村的北京國資公司經過深入調研,確定幫扶任務由所屬北科建集團完成。很快,幫扶團隊進駐梁家莊村,給村民送來理念和資金。
李清懷家的老房廢棄多年,屋內灰塵遍地,可這破敗古樸的條件,卻被幫扶團隊一眼相中——“您看,房梁是老的,建筑還保留著榫卯結構,這可以變成民宿特色,把房子租給我們,我們幫您改造運營,準成!”
老李受寵若驚,但心里沒底,這沒人要的老房子,真能成?
一年多掙“小4萬”:村民數了好幾遍
產業幫扶想要扶在點上,就要變輸血為造血。經過幫扶團隊夜以繼日地規劃設計、反復討論商量后,梁家莊村的“翻身仗”就地打響。
2018年,李清懷和另外16套房屋的村民戶主完成身份轉變,成為“創藝鄉居”民宿一期項目房東。閑置院落租給專業團隊運營后,他們前3年將收入超過40萬元租金,日后每滿5年租金遞增10%。
同時,梁家莊村的17個老院落正式改造動工,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屋里配上了網紅配色的大沙發、舒適的席夢思大床,院落里打造出親子間和露臺。大部分房梁和房柁還保留著原有模樣,現代裝修風格中透著年代感。
2019年民宿試營業后,李清懷當年就得到3.6萬元的租金收入。“厚厚的一沓錢,我和老伴兒數了好幾遍,激動地都不知道該放哪兒好。”
項目很快為村民帶來就業機會。村民孫榮星沒有穩定收入,丈夫又患有肌肉萎縮癥。她到幾公里外的手工作坊做工藝品,但工資微薄,仍不足以改善生活。
考慮到孫榮星動手能力強,幫扶團隊了解情況后,立即將其培養為民宿管家。現在的孫榮星5分鐘內就能換好床單、被罩、枕芯,還能將浴巾疊成小動物模樣。
“工作就在家門口,還能照顧老伴兒。我特別知足。”孫榮星說。
年輕人回來了:建設家鄉齊出力
年富力強的村民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好的資源留不住也進不來,鄉村發展陷入“死循環”……北京的低收入村大多也是“空心村”。
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外力助推顯得非常關鍵。國企幫扶團隊入駐梁家莊村1年時間,沒讓村里和村民掏1分錢,但卻提前實現了全村53戶、97人脫低目標。
按照“創藝鄉居”首期運營20年民宿產業計劃安排,項目將累計為村民創收約2500萬元,通過股東分紅,可為村集體帶來收益約1800萬元。
眼看村里日子越過越紅火,令人欣喜的現象終于發生:村里的年輕人,回來了!“說到回村工作,以前我連想都沒想過。”23歲的陳誠大學畢業后就一直留在市里酒店工作,一年到頭回村也不過三四次。
“以前村里四處破敗,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水和電都不是想用就能用的,為了隨時應對停水,家家都準備了蓄水桶……可現在呢?”陳誠說,村里仿佛“重生”一般,管線、道路等基礎設施全面升級,閑置危房變身網紅民宿,家家掛起紅燈籠,路邊還有小花壇,一派嶄新景象。
陳誠堅定了回村工作的想法。他本想著今年7月到崗,可端午小長假期間民宿天天爆滿,小伙子一拍桌子:提前入職!憑著此前積累的經驗,他迅速上手,不僅工資掙得不少,還學到民宿管理方法,更重要的,他可以留在父母身邊了。
現在,梁家莊村已經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但國企幫扶團隊的工作仍在繼續。北科建集團專門派出駐村干部,與村民同吃同住。基于民宿一期項目建立的信任,再打造十幾間民宿的二期項目得以積極推進,幫扶團隊和村民越處越親。
駐村干部焦軼琦告訴記者,來到梁家莊村2年時間,村民們的情況他如數家珍。今年春天,為了降低疫情對村民生活的影響,幫扶團隊甚至和老鄉一起整地、翻土、施肥,促春耕保生產。“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都盼著抓住機遇,把村里的好日子‘掙回來’。”
“精準幫扶是國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下一步要繼續為村集體造血賦能,形成保障農民長期增收的有效新模式,將梁家莊村打造成具有示范意義的特色村、富裕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做出新的貢獻。”北京國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岳鵬說。
京郊的田野上,首都國企人正默默奮戰在幫扶崗位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脫低路上,一個都不能少。